前幾天看到了圖書館門口的徵文比賽
題目是:海洋…第一名的獎金是五萬元
突然興起一股非常想要參加的意願
想想
好久沒有為了寫作而作文了
這幾年來的寫作
不是為了應酬考試、作業
就是打打無聊的網誌
想到這,勾起了我漫長的回憶
我的那種對於文學和寫作的憧憬掉到哪裡去了?
原本指考分發登記表的上面
那張滿佈中文系的紙
如今已過了三年
都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或許已灰飛煙滅
我現在還依稀記得
為甚麼我把全台灣的中文系全都填的原因
–那是在我高二的那一年–
老師說:『柏堯,你真的寫的好棒!這是我教書以來看過寫的最好的作文!你的作文可以借我拿去影印當參考嗎?我想要拿給我教的別的班級看,對了,還有,以後的作文課都要拿給學生當範例看!』
當兩張作文紙飄落在我的眼前..
映入眼簾的分數是:100分!
有上過作文課的人都知道
作文的分數是不可能拿滿分的
而這次的成績讓我驚喜不已
從此以後
老師每次看到我或是上課的時候
都會給我很多稱讚
並且期待我每一次的作文
我也常去他辦公室
那時候好像已經高三了
不善言詞的我很少跟老師講話
他常常塞給我一疊很貴的國文參考書
說那是給我的獎勵
我對高中三年的最多印象大概就是國文課吧!
每次的考試我都比其他科目來的更認真準備
並不是為了考試還是成績、分數等其他的理由
從小考、到作文
我都希望受到老師的青睞
我對老師的稱讚上癮了
可以這麼說吧,我的國文已經被她給制約了
逐漸的,我對寫作和中文非常的有信心
我發現我很喜歡它們
在班上成績總是排在中上到中下跳動的我(最爛的一次是班上倒數第五名)
每次國文的小考、大考、模擬考、作文甚至是指考
大都是我最高分
不可否認的
我能上這所大學也賴國文(總共考五科,總分20x,國文就74)
我很感謝她
讓我有了很多的信心
後來我上大學了
莫名其妙的,所有榜單上的中文系
似乎都唾棄我般
全都對我不理不睬
結果我竟然被分發到了資訊傳播系…
沒關係
我對資訊也挺有興趣的…
–時間快轉兩三年,到了現在–
事實的累積,發現自己一直都是為了別人而存在的
我已經成為了結構體制中的一環
且是毫無知覺的,一直在實行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總是在別人的價值下而活
一旦失去了既定的結構感
我便進入了手足無措、妄自菲薄的世界
從我的課業、交友、社團來看都是這樣
我改變了自己的存在結構
陷入多重結構交織的狀態
我面對了缺乏角色扮演的世界(還是說角色衝突的世界?)
總之,狀況很混亂
或許,這是成為人在世界上所必須遵守的定律
我不想要為了誰誰誰而去怎樣怎樣
『當自己』有這麼困難嗎?
我找了好久,一直看不到自己想要的
社會既定的價值限制了我能夠選擇的項目
每次別人問我喜歡什麼,我都啞口無言
最後,我還是會脫口而出:武術!
『練拳能混飯吃嗎?』
好多人這樣說過了
我似乎被價值限定著而要去尋找他們所想要的東西
不管是金錢、地位、禮貌還是學位
這似乎是遵守著一定的規矩而行
雖然我不喜歡被一堆價值概念纏住自己
但也不討厭因為某某東西或某某人所形成的結構
驅使我去完成這些價值
但我很沮喪的是我所發現的事實
『我的價值很簡單的存在於結構之內』
很遺憾的我無法這些結構之外
獨立完成這些所謂的社會價值
很想引用昨天看的電影『蝴蝶效應』中主角的最後一句話
『我知道我是誰,不用你們來提醒我。』
我現在只能在這裡大聲說
『我只想做個快樂的人、幸福的人、練拳的人』
- 留言者: shoot945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7-07-11 12:05:43
我也曾問自己
為什麼我的興趣不是金融、會計、投資、電腦…
或許這些興趣才能幫助我賺錢
讓我活得好一點
不知道要說啥,你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