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順著屋簷滑下,一滴滴的打在地板上,再反彈在我小腿上,若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可能會覺得很髒,但我已被雨淋的全身濕透,怎樣都無所謂了。餓了一整天的我,在華人店喝了一晚蔬菜湯,我盯著雨滴,和旁邊同樣全身濕透的子雲,聊著她第一天在柬埔寨就被飛車搶劫的經歷。
我們全身濕透就為了找一家餐廳,因為這家餐廳可能會有稀飯,為什麼要吃稀飯?連續五天的夜夜酒醉,終於讓我的腸胃崩解了。前一天我狂吐了三次,這天已經躺在床上一整天,靠著同學送的正露丸救了我一命(阿紀,真的很謝謝妳的救命正露丸!),我們走了兩公里左右,最後卻沒找到那家店,卻遇上了豪大雨,我們沒隨便找個地方躲雨,淋著雨硬是要找到另外一家可能有稀飯的華人店。
淋著大雨加上走這麼多冤枉路我其實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說個插曲,第一次到吳哥是景的「專車」開進去的,不知道是不是國防部的牌子太厲害了,不知不覺就開入大吳哥城裡面,沿路看著猴子和寺廟,渾然不知這已經是需要買票的地方。我們還下車向驗票員問路,直到驗票員驚訝的把我們趕了出去。
第二天我們用十八相送的姿態告別了景和Kushi。告別是旅遊中一件很困擾的事情,「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景說著,我抱了抱他,很不捨,以老人的姿態勸他少喝點酒和抽菸了,我每次都用「一定會再見面」的理由跟自己和對方說著,但是其實誰都不知道何時會再見面。
景和日本人開車回金邊後,為了省房錢,子雲和我入住了另一間雙人房,和原本陌生的女生同住,其實感覺有點奇妙,但經過四五天的相處,漸漸的也越來越熟了。她才20歲(我躺了一天的那晚,得知她竟然生日,變成了21歲),講話大剌剌的,我們常常聊一些好看的日本動漫和美劇,她不只在家裡跟我一樣宅,在旅館也是不放過看劇的時間。
吳哥是我是和子雲一起去的,其實我沒有很喜歡暹粒這個地方,太多人了,太多旅行團、太多中文,但吳哥的古蹟是非常棒的,我原本還在煩惱要不要買七天的門票,但後來發現不是學藝術史的我,其實買一天的票就夠了(後來買了三天)。
吳哥窟主要可以分為小圈、大圈和外圈,理面有無數的寺廟和藝術涵養,攻略和介紹太多了,我只分享最喜歡的一些角落。
最能代表吳哥窟的象徵圖像應該就是「高棉的微笑」了,據說這些笑容是仿照某一任吳哥王朝的國王建造。吳哥建築中全都是用大石塊砌成,連頭像的雕刻也不是一體成形,古代的工匠將一塊一塊的石頭分開雕刻完畢,再組裝起來,每次看到都會暗自讚嘆古代的工藝與藝術。
↑朋友分享了蔣勳的「吳哥之美」影片,對於高棉的微笑有很精彩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通王城理面有最多的「高棉的微笑」,我來了兩次通王城,第二次就只是坐著,跟著幾倍大的頭像大眼瞪小眼。
↑通王城外圍有一大片崩塌的石頭,有「現代人」將各式形狀大小不同的石頭疊了起來,不知道是藝術的考量,或是另有宗教的意涵?
↑通王城外圍就像是一片廢墟,人站在其中彷彿來到了幾百年前的世界
↑通王城內的走道,剩下的是斑駁老舊的城牆
↑抬頭仰望,高棉微笑的臉龐就佇立在建築的最頂端。
↑每個高塔共有四面高棉的微笑,每一尊的樣貌與表情都有些微的不一樣,就像蔣勳說的,當你看到某一尊面容,就會知道自己跟他有緣份。
↑外牆也有精彩的神話及仙女雕刻,仙女的舞蹈看起來滑稽,但做起來其實是高難度動作
↑我覺得跟我有緣份的是右邊這張雕像,我就坐在他的對面,默默的相望,甚麼都沒想,只是曬太陽。
↑許多塔廟的石頭經過近千年的風吹雨淋,褪成白色的石頭,這讓這些石像更有魅力。不知道未褪色前的模樣長成甚麼樣子。
↑完美的微笑角度,讓人有種神祕又有智慧的感覺
↑有些角度像是觀音又像是佛祖,據說後來的佛教藝術,都是起源於吳哥文化
↑不知道為甚麼,覺得這尊很像法官
↑這尊卻像是個黑人
吳哥遺跡中,通王城是我最喜歡的景點,遺跡內的寺廟其實很多個,逛到後來其實有點麻痺了,但這些吳哥的微笑會是我永遠記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