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印度古武術─卡拉里帕亞特

話說這趟旅程出來實在沒甚麼目標,但其實挺自由的,每天拍美美的照片,看看書、聽音樂,運氣好住到網路快的旅館還可以看看電影。 我從來沒想到這次會變成一個武術之旅。武術對我而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常常在一片美景前,我幻想著、回憶著以前那些讓我流血流汗,熱血沸騰的瞬間,可能一眨眼間就過去了一小時。而光陰也悄悄的流逝,年齡的數字慢慢變大,失去了5年、10年前的體力。 在辦公室才待三年,腰圍的尺寸慢慢變大,每天盯著訂單數字讓我只殘留睡前上個網的精神;好吧,還是有約鈺軒出來練練手,但跟以前一周練個五六天的巔峰時期還是差很多。 巔峰的時候最後悔的就是自己沒有到處走跳,應該心胸更開闊到不同的地方看看、玩玩。在快30歲的時間點可以到各國旅遊,實在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泰國務實的泰拳訓練讓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我明白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很厲害的人,因此有個一個想法:「我應該到世界各地跟高手交流學習。」 因此在離開印度後,我準備到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中國」跑一趟。 前面有點扯太多了,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我還是在逛景點、拍照、找旅館、找食物,假想自己是個假文青之類的動物。 印度有個古武術,和中國武術一樣源遠流長,甚至許多人推測中國的武術是從印度傳來的,但在台灣很少有聽過,名稱是卡拉里帕亞特(Kalarippayattu)。還沒到印度前我就想要見識看看,甚至決定跟著某位Guru(大師)留在某個地方學習一兩個月,但始終找不到好的師傅。 這天,來到了印度的南部都市「科欽(Kochin)」,買了票看了一場可能不符合「主流美學」的傳統舞蹈(眼珠子古溜古溜的跟著鼓聲轉動,再加上昏暗的燈光讓人有點害怕),舞蹈結束後是一段古武術卡拉里帕亞特的套路表演。表演全部都是兵器的對練,有棍、拳刃、單刀加盾牌,以及單人的棍花表演。乍看之下和中國武術的內容差不多,但表演者的協調性和功力感覺是挺不錯的,但說實在的,並沒有太吸引到我。 表演結束後,我甚至開始考慮是不是要放棄學習卡拉里帕亞特,正當我們離場的時候,在洗手間剛好碰到兩個表演者,相認後就簡單聊了起來,聊到我們也有練過一些武術。 帥氣的老兄很大方的邀請我和我的拳伴妹紙到他們的練習場地,跟我們講話的叫做arjun,旁邊那個看起來不太感興趣的是他老弟。 場地小小的,就像一個小型的羅馬競技場,四周放著各式各樣的兵器,我抓起了一把單刀,隨便畫了個纏頭裹腦,arjun略感好奇,問我們是不是能秀給他們看看。 好吧,以拳會友。原本打算打我們的拿手絕活─拍案對的,可是太久沒對了,打了幾下就亂成一團,後來我的拳伴妹紙打了迷蹤一趟(有人堅持不暴露身分),我打了最簡單的小八極。 老兄可能覺得我們的二起腳踢的不怎麼樣吧,所以他很帥氣的把上衣脫掉說:「Let me show you」,聽起來挺跩的,不過當他打完後我們的確很驚艷。 以下側錄了現場打的影片: 這套拳在小小的「競技場」裡面打起來聲光效果十足,比起剛才在台上看的表演,真的是好了幾百倍不只,雖然看起來手長腳長的,但實際上arjun卻比我矮。 這套卡拉里帕亞特的套路裡面很多是瑜珈的動作,聽聞卡拉里帕亞特是從瑜珈的基本功發展出來的,看來果然沒錯。基於這晚的交流,我們同意隔天早上跟arjun學一堂課,他會帶我們一些卡拉里帕亞特的基本動作。 在學卡拉之前我知道它已經離實戰有點遠了,畢竟兩三千年的傳承下來,和中國武術一樣,很多動作已失去了實戰的意義。其中有一點和中國武術相同,卡拉也是藉由不斷不斷累積的練習,來獲得協調的力量,但卡拉基本上沒甚麼發勁的動作,練習的腿法大多偏向訓練平衡、筋力,並無瞬間的發力;手法的對練在我看來是最基本的攻防組合,沒有身法、旋轉等概念。另一點是卡拉也有「打穴」的概念,但這部分就沒有進一步討論到。 中國武術許多的勁力都是來自地板和旋轉的動作,當我詢問arjun這個問題,他只說必須藉由不斷的練習來獲得力量,從動作來看,和台灣的長拳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相信卡拉練到更高層次的修行者,會有更高層次的實戰觀念和發勁原理,這是我更好奇的,但我沒辦法找到他們。 所以最後我決定放棄學習卡拉,轉向它的起源─瑜珈,也是傳說中武俠小說中「易筋經」的根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