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某間印度的旅館,翻到了一本中文的書,就此改變了我很多想法。
這本書是Conor Woodman著的「交易冒險王」,作者是一個英國人,丟下了高薪的金融工作,想在世界各地最古老的市場中,嘗試透過交易而從中獲利。
作者並不是每趟交易都賺錢,甚至也有虧本的時候,嘗試過包括買賣駱駝、馬匹、咖啡豆、辣椒醬、衝浪板、和闐玉、台灣茶、環保柚木等等…。
最後的結果,作者花了一年,把原本的存款(約150萬台幣),變成了兩倍(300萬台幣左右),雖然幾乎都是靠最後一筆柚木賺的,其他買賣沒甚麼賺錢,但我相信也變相的累積了貿易的經驗值。雖然這個數字對一個生意人而言並不是很多,但這也是一個特別的實驗結果。
很多人可能把這本書當作遊記來看,但衝動如我,發現有人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便感熱血沸騰,所以這次在印度的毅然決然的開始做了第一筆喀什米爾披肩的生意。
第一筆在國外的生意,在台灣的時候做夢都沒有想過會跟印度人合作,而且這次的收益跟試算的結果差不多,算是令人滿意的結果,我甚至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台灣打自己的品牌,開立自己的公司。
那陣子一直無法好好睡覺,腦袋不停的動,一天睡兩三個小時也毫無睏意,不斷的想,台灣也就只冷兩三個月,喀什米爾圍巾的銷路也只有兩三個月;又想,二月三月以後,是否可以跑日本韓國去做零售?夏天則可以到南半球去銷售。這種季節性的商品很難開設實體店面,但非常適合「環遊世界做生意」。
腦袋停不下來,很多想法充斥在腦中:台灣幾乎很少看到緬刀的收藏,我又很貪心的想去緬甸打個一兩百把緬刀,在各式精品武器店販售;英國人愛喝茶,但很少喝中國茶、台灣茶,我也想逛逛台灣的茶園,帶個一批去開拓還沒開啟的藍海;甚至下一站想去中國的義烏,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批發中心,把我最熟悉的台北各大夜市販賣的小玩意兒全部吃下來。
這些方向感覺都很可行,每一項卻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只要可以克服這些挑戰,解決困難,相信可以直接切入這幾個世界的藍海市場。
像是:緬刀為甚麼不流行?它的品質明明比武士刀還好?國際運送為甚麼不可以寄刀劍?台灣的武士刀又怎麼來的?英國人為甚麼不喝中國茶?哪些人會喝中國茶?哪些實體店願意販售中國茶?台灣的小玩意商品從哪來?大盤是誰?中盤是誰?
一拖拉古的問題,不斷的侵略我的腦海,這些問題看似很難解決很複雜,但其實只要走一趟街,發揮「警探查案」的精神,詢問每家店、每個消費者還有操作者,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一定會冒出更多問題),實際走訪現場,了解買賣雙方的價格和需求,就可以用數字來說話,計算可能的成本和利潤。
「流浪者」這個品牌名稱是某晚睡不著想到的,阿囡還幫我想了個Roamer這個好聽的英文單字,可能是剛好碰到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出來的好朋友吧,感覺這個品牌名稱非常適合這個想法,有種寫意不羈的感覺。
總之,這計畫已經在我腦海中開始執行了,接下來就要看我實際的執行狀況如何。
如果有讀者想到非常想要哪國的甚麼特產,或是建議可以到哪去做生意,歡迎提供想法給我唷!
啊!我應該很難回到辦公室裡上班了吧!